您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国家艺术基金“手工艺传承与文化再造”材料和工艺展首展正式开幕

时间:2022-07-18  点击:423


7月8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手工艺传承与文化再造”材料和工艺展项目在杭州余杭青山村东坞大礼堂举行开幕式。该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办,项目负责人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施妍副教授担任。

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开展:20227月8日至118日于杭州余杭青山村东坞大礼堂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展览;同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将在位于上海世博展览馆的“设计上海”举办展览;同年10月22日至10月24日将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项目研讨会。本次展览开幕式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项目介绍、嘉宾致辞、材料和工艺分享、艺术沙龙、策展人导览。开幕式通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平台同步直播,观看量达到21.6万人次。

 

展览开幕式结绳启动仪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平台直播回放

 

展览将寻找设计的根作为初心,以传统手工艺解构成的材料、工艺为主线;再将其作为设计语言重构到当代设计中。展览包含三部分内容:1)解构本源部分,历时十余年,考察全国31个省市和上千个自然村落,百余个手工艺作坊,解构所得的千余种材料、工艺。2)设计再造、验证部分,国内外不同领域设计师,融合传统材料、工艺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3)关注社会问题部分,设计师和工匠团队与代表性村落在建设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践作品。项目团队扎根杭州,协同中外设计师、艺术家放眼中国,聚焦手工艺和材料的解构与再创作。目的是传统材料的构建,使之成为设计语言致力将自然美学融入作品。

 

项目负责人施妍主持展览开幕式

 

参加此次展览开幕式的有:校外嘉宾:浙江省文化旅游厅艺术处周仿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敏杰,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教授祝成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周小瓯,融设计图书馆馆长张雷、 Christoph John(德国)Jovana Zhang(塞尔维亚),融设计图书馆副馆长王幸泽,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委书记陈国强等;校内嘉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晓飞,社科处处长王轻鸿,外国语学院书记、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吴一桥,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王毅刚,及教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展览开幕式由项目负责人施妍主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晓飞致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晓飞表示非常荣幸与各位在此相聚一堂,见证《手工艺传承与文化再造材料和工艺设计展》项目的开幕仪式。并代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向出席今天开幕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真诚而热烈的欢迎,也向全体项目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既是中国的材料和工艺在传承创新进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也是我校推动数智文化、艺科融合的重要成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大学,是浙江数字经济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秉承“艺术+技术,信息+文化”的交叉整合理念,“科学与艺术”落实到实处,以“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培育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实现教学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对接。并借此机会鼓励项目团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艺术与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赋能乡村建设,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同时也希望借此展览,以美为媒,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王毅刚致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王毅刚再次向出席本此展览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而诚挚的欢迎。他表示,从“产品设计思维”到“材料工艺设计思维”的变革与发展,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的师生一直与融设计中心的设计师、艺术家进行艺术理论的探讨与设计作品的实践创新,这次“材料和工艺”展,正是“产学研用”实践的起点,是艺科融合的良性实践成果。展览中的作品,运用“材料思维”创作当代设计语言,保留传统思想,融合西方设计未来感。学院当前正在实施“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引领发展”的强院战略,希望依托数字化 IT 技术强化专业特色,以独有的“艺术+科技”的专业特色为新时代艺术家、设计师、科技人员等搭建展示才华的综合性大舞台。最后,欢迎在坐的各位专家、同仁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指导和交流。

 

 

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委书记陈国强致辞

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委书记陈国强向出席本次开幕式的现场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提到人间青山,烟火黄湖,在迈向共同富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征程里,凝聚黄湖特色的未来乡村青山模式正逐步成型。作为“未来乡村的实验区”,青山村在环境保护、人才引进、乡村共治以及美学标准上建立了独属于青山村的治理机制和工作标准,为中国当代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建设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次展览将传统的手工艺研究、当代的设计作品以及青山村的手工艺技艺融合交汇,将会呈现出十分精彩的设计研究与乡村文化的碰撞差异,既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也契合了未来乡村试验的意义。最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省内重点高校,专业实力强,有着深厚的人才储备;衷心欢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项目可以与青山村结合,为未来乡村的数字化治理提供支持。

 

 

融设计图书馆副馆长王幸泽分享报告

 

材料和工艺分享环节,融设计图书馆副馆长王幸泽提出: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是一个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规律,科技、艺术和文化与乡村之间的结合同样也是一个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规律。很荣幸在这两条规律下,本次展览“手工艺传承和文化再造”材料和工艺展能在青山村和自己的母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共同支持下去探索、去研究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设计师和工匠团队与村落在建设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可复制的关注乡村、振兴乡村的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融设计图书馆馆长张雷分享报告

 

融设计图书馆馆长张雷向国家艺术基金、浙江省文旅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黄湖镇政府的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提到,“手工艺传承和文化再造”材料和工艺展分别从“材料”和“工艺”两个维度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文化再造的过程进行了深度思考,探索材料、工艺的变化过程。放眼全球,基于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去探讨材料、工艺、设计、科技、文化价值创造的关系,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是设计对社会的思考,也是设计拯救传统手工艺的过程。同时,中国手工艺的传统与文化再造计划与中国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本次展览代表着我们用文化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方式在中国首个未来乡村试验区青山村来实现乡村文化的复兴。

 

 

融设计图书馆馆长Christoph John分享报告

 

融设计图书馆馆长Christoph John首先分享了他和青山村龙坞水库的结缘故事。从 90 年代开始,村民为了增加竹子、竹笋产量,在水源地周围林地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影响了水质。水污染是中国农村的普遍问题。2016年大自然保护协会为保护水源,租用 36 户村民的 500 亩竹林进行保护,通过信托流转土地的方式和一年多的科学保护,极大限度恢复水的质量。但水质的保护,意味着不能大量的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村民的生活收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大自然保护协会与村民一筹莫展时,设计团队以青山村的湖水为灵感,运用材料思维,结合现代审美表达新生的观念;通过研究试验编织、钩串的技艺将古旧的材料赋予新形态;将手艺传授村民。本次展览中部分手工艺品就出自村民之手。随后向与会嘉宾们详细展示介绍了多件设计师、工匠团队和村民们共同创作的传统手工艺艺术作品。

 

 

专题沙龙环节

 

专题沙龙环节,教师代表、艺术家代表和村民代表就乡村振兴与地方营造、传统文化的可视化解构、传统手工艺文化创生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教师代表曹静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台湾求学时所了解到的“设计翻转,地方创生”战略计划:深掘翻耕乡村文化土壤,培植一乡一品的特色产物,乡村文化遗产经过巧手再打造包装,就可以华丽转身成为拥有人文温度的精准设计特产。这和青山村让设计师和工匠团队扎根乡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的方式探索乡村振兴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设计师余飞分享了自己在可视化设计和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大运河和现场的漆艺艺术为例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既包含了对于传统文化信息的解构又包含了信息的创造与实现。村民代表夏姐分享了自己作为青山村村民参与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与研究中的故事,以传统手工艺文创为核心,既拓展了青山村民的增收渠道,又传承和保护了许多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化,她感到非常自豪。

 

 

杭电项目团队合影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部分展品掠影】